你是否曾在生活中有突然視力模糊不清、感覺頭暈的經驗?
尤其發生在蹲下、躺著、坐著,甚至抬腿後需要起身的瞬間,
如果有的話,那就有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!
姿勢性低血壓(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r Postural Hypotension)
指的是因為改變姿勢而突然引起的低血壓症狀,
只要快速站起身,就有可能引起頭暈、感覺頭重腳輕等症狀。
姿勢性低血壓常見的症狀為頭痛、暈眩、疲勞、意志集中力差、暈厥。
另外一些由於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造成的姿勢性低血壓,
其症狀常併便祕、尿失禁、錐體外徑症候群、鼻塞…等。
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:
1、增加飲食含鹽量:
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採行這個方法,注意若欲增加鹽分攝取量,務必先和醫師討論,斟酌食用份量。
2、補充維生素:
貧血、缺乏維生素B12 都有可能使姿勢性低血壓更嚴重,適當補充鐵質與維生素,或有助於改善症狀。
3、攝取充足水分:
體內水分充足可以預防低血壓。若需要久站,或從事任何可能引發低血壓之活動,建議事前補充足夠的水分。
4、保持運動習慣:
有氧與重訓兼顧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,但須注意避免在極度炎熱、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。
5、洗澡水溫不過熱:
較高的水溫會讓血管擴張,提高低血壓的發生機會。
6、避免彎腰動作:
以屈膝蹲下代替彎腰,以減少低血壓之風險。
7、穿著彈性襪:
彈性襪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、可改善姿勢性低血壓。且在起床時先別急著起身,先坐在床邊1分鐘平復血壓。
8、墊高枕頭:
睡覺時稍微提高枕頭的高度,有助於對抗地心引力。
9、站立時多活動雙腳:
若站立時突然出現此症狀,試著雙腳交叉、用力擠壓,或單腳抬放到窗台或椅子上,並且盡可能向前傾,促進血液從雙腳回流至心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