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總是又累又睡不飽,對生活提不起勁?
若這樣的情形持續六個月以上,
就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門!
「慢性疲勞症候群」(Chronic Fatigue Syndrome,簡稱 CFS)通常好發於上班族
40~50 歲的成年人及無法適當調節壓力的人,
是指六個月以上出現全身肌肉乏力、頭痛、睡眠品質不佳、腸胃不適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,
且休息後也無法改善,使日常活動力大幅降低,影響生活品質。
上班族因整天久坐,彎腰縮胸面對電腦螢幕,導致胸腔肌肉疲乏、橫膈膜無力,
就有可能出現呼吸短促或呼吸過淺等症狀,造成空氣無法深入到達肺葉底部,
時間久,就容易呼吸淺短,氧氣到達不了肺部深處,以致於昏沉、疲勞。
過度疲勞不一定是慢性疲勞症候群,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前兆,
若有疑慮時,建議請醫師先診斷,再配合治療。
若要確認自己是否有慢性疲勞症候群,同時也需參考是否有以下症狀產生:
1、低度發燒(35~38.5度)、畏寒
2、喉嚨痛
3、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結(直徑小於兩公分)
4、全身肌肉無力痠痛
5、從事過去可勝任的活動,仍會產生全身疲倦感並持續 24 小時以上
6、廣泛性頭痛
7、移動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(無紅腫現象)
8、精神或神經症狀,如畏光、健忘、思考力衰退、精神無法集中、憂鬱
9、睡眠障礙,如嗜睡或失眠
目前還無法找到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確切原因,
因此沒有專屬的治療方式,也沒辦法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樣可以事先預防。
雖然目前並無特效藥,但透過基本呼吸練習,
經由緩慢深長的呼吸,刺激副交感神經,
加速體內的廢棄物排出,改善長期身心疲憊的狀態。
呼吸方法如下:
1、先用鼻子吸氣,吸時腹部凸起,
此時橫膈膜下壓,使胸腔的空間變大,空氣能進入肺部深層處。
2、再用噘嘴吐氣,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,
此方法除了幫助身體進行充分氣體交換,
也能改善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,並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。
每次吸氣2至4秒,吐氣4至8秒的腹式呼吸。
每天重複10到20次,透過一吸一呼的過程,釋放全身的肌肉,
便能有效對抗疲勞,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。
*參考連結: https://ppt.cc/fPJ6Dx 、 https://ppt.cc/ffdeAx